脑卒中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
健康生活 科学运动 远离卒中
“2020年世界卒中日暨第10届全国卒中宣传周系列活动”的主题是“医体融合 预防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
如何识别脑卒中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角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3”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部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怀疑脑卒中需立刻就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一旦发生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脑卒中的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影响生活。及时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至关重要。理论上来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行康复治疗,越早规范的康复治疗,患者的预后将会越理想。
脑卒中的预防
日常生活中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根本措施。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减少脑卒中发病及复发的关键。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发生前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包括生活习惯调整和药物调整。
生活习惯控制包括:
药物控制包括通过药物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如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房颤等的药物干预。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预防已有卒中症状或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再次发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降低血栓风险,以及对血管狭窄、动脉瘤、烟雾病等进行手术干预,预防脑卒中的再发。
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运动不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可以降低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适量运动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从而预防卒中的发生。
专家强调,要不断强化“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通过倡导“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达到“医体融合、预防卒中”,从而实现全民健康的最终目的。